石油化工廢水回用水質深度處理中纖維束濾料的應用
當前,水資源短缺已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而廢水回用是解決水資源緊缺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以高效纖維束濾料過濾器為核心工藝的廢水回用水質深度處理裝置該系統的原水為化工、化纖等廠的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二級處理(主體工藝為UNOX純氧曝氣活性污泥法)出水,其COD為40~100mg/L,濁度為5~30NTU。過濾器把出水濁度和水頭損失作為控制指標,同時測定COD。該系統的出水一部分用于沖廁或澆灌綠地,一部分用作循環冷卻補水(COD<40mg/L,濁度<5NTU,pH=6~9)。在低濁度時在二沉池出水濁度較低的情況下還進行了投加或不投加絮凝劑兩種運行狀況的對比。當二沉池出水水質相近時,周期1(投加絮凝劑9.6mg/L,以Al2O3計,下同)和周期2(未投加絮凝劑)的出水水質無顯著差異,但周期3(絮凝劑投量為4.8mg/L)的出水水質有明顯改善,這說明當二沉池出水濁度較低時須嚴格控制投藥量,投藥量過多不僅增加了運行費用,還可能因絮凝劑自身再吸附而影響出水水質。中濁度時在生產廠排污相對穩定、污水處理裝置基本滿負荷運行時,二沉池出水處于中濁度的情況較多,此時二沉池出水的濁度為10~15NTU,COD為40~80mg/L。盡管過濾器可有效地吸附截留水中的懸浮物,但穩定在水中的較小的膠體顆粒隨著水流會向纖維束濾料深層轉移,直至穿透。
因此,雖然直接過濾對濁度的去除率不算低,但出水濁度仍較高且過濾周期偏短。在運行時適量投加絮凝劑后,二沉池出水中的大部分膠體及其他懸浮雜質會在絮凝劑的作用下形成大顆粒礬花在沉淀池中去除,這就減輕了過濾器的負擔,從而既保證了出水濁度較低,又延長了過濾周期。